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245章 末路尽忠

第245章 末路尽忠(2/2)

目录

当消息传达至京城的时候,朱棣已经撤回了北方,没有想着进攻真定城,可对于京城的众人来说,他们却是无比的懵圈,脑中空白一片。

“传旨,命有司治坟茔,赐临濠山地三百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仪仗户十五户,以京卫军士充之。”

“朕要亲自制文,亲遣命中官渝祭长兴侯……”

武英殿内,朱允炆红了眼眶,不知道是被耿炳文为国尽忠而伤感,还是因为被燕军击垮自己二十万大军而难过。

“陛下隆恩……”

站在殿内,许多文臣虚假情意的劝慰朱允炆,毕竟耿炳文属于老淮西贵族,淮西武勋当年怎么欺压他们的,他们可还记得清清楚楚,怎么可能会为耿炳文阵没而难过。

他们之中不仅没人难过,反而还有人在心底暗骂耿炳文无能,手握二十几万大军,居然被朱棣几万人就击败,自己还落得阵没沙场的结局。

至于皇帝对耿炳文的隆恩,他们自然清楚这是为了什么。

耿炳文虽然死了,但耿瓛还在沈阳牵制着渤海叛军呢。

眼下吴昇、吴寿安、刘嵩、刘真等人都已经安排撤出辽东,只有耿瓛一个人没有办法撤出。

为了防止他带兵投靠朱高煦,自然要多加恩宠。

只不过这恩宠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他耿瓛要是不殉国,恐怕没有脸面拿这恩宠。

“眼下长兴侯既没,朝廷又该如何对付叛贼?”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询问出了自己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面对问题,群臣提出了不少建议,有推荐沐春的,有推荐宋晟的,还有推荐顾成、何福、陈瑄的,总之唯独没有李景隆、徐辉祖、杨文、郭英等人。

这并非说四人带兵打仗的本领不行,而是大家都很清楚,李景隆当年可是和朱高煦请教的如何平倭,而徐辉祖又是朱棣的小舅子,朱高煦的舅父。

杨文是朱高煦推荐的,郭英又是朱高煦岳祖父。

推荐谁都可以,推荐他们四个人就不是那么妥当了。

诸多关系存在,他们自然不好推荐他们,朱允炆也不希望有人推荐他们。

只是面对眼下的困局,黄子澄却开口唱起了反调:“眼下,唯有曹国公能力挽狂澜。”

“真定大军虽然被击败,但朝廷在河北依旧有近九万兵马,加上直隶还有上直十六卫和豹韬卫、河州卫等九万大军,湖广、四川还有四万援军,各都司也有不少兵马……”

“这些兵马加在一起,可凑足四十万之数,若是能将西南兵马也解放出来,兴许能凑足五十万之数。”

黄子澄一开口,朱允炆便皱眉道:“西南的刀干孟,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平定?”

“回陛下……”黄子澄抢答道:“臣听闻是云南都司的某些人不听军令,这才导致了平灭刀干孟不断延后。”

黄子澄说罢,隐晦对朱允炆用口型说了一个“傅”字。

这时朱允炆才想到了云南都司的另一方势力,傅氏三兄弟。

这三兄弟掌管滇西北、滇中、滇东南等三处兵马,朱允炆早就想要除去他们,只是担心他们响应北边的叛乱,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

现在这三兄弟在西南磨磨蹭蹭的平叛,倒是让那刀干孟又蹦跶了几个月。

他们三兄弟这态度,倒是让朱允炆有些不敢将沐春、徐辉祖、瞿能等人调出云南,生怕他们前脚刚走,后脚这三兄弟就举兵叛乱。

这个三兄弟最恨谁,旁人不知道,他朱允炆可是清楚得很。

想到这三兄弟,朱允炆也想到了被自己调到广西的杨文、傅让等人。

“近来,渤海庶人的旧部可有骚动?”

“未曾。”齐泰缓缓开口:“他们都在杨都督麾下,在广西进行改土归流,从今岁开春至今,广西三百四十二家土司,已有三十六家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另外还有十二家叛乱,在太平府一带举兵数万之众,眼下杨都督正在与叛军鏖战。”

“听闻,指挥使杨展阵没于沙场,因此两广水师指挥使杨俅还是披戴桑麻北上的,足可见其对朝廷忠心。”

齐泰开口阐述了广西的事情,其中杨展阵没,杨俅披戴桑麻北上的事情也让许多文臣唏嘘。

这两父子都是朱高煦拔擢的人,却不想他们居然能为朝廷做到如此。

“看样子,他们倒也清楚是非,没有随从叛贼。”

朱允炆听到杨展战死后,那杨俅居然还听从了朝廷旨意北上,心里也不免得意了起来。

“看吧朱高煦,这就是你拔擢的人,还不是站在了朕的大义这边。”

他这般想着,同时也惋惜道:“可惜了这忠勇之士。”

朱允炆惋惜着,同时开口道:“追赠指挥使杨展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望其父杨俅能为国守卫海疆。”

“陛下隆恩……”众人纷纷唱礼,而黄子澄则是继续道:

“陛下,如今可以让曹国公带直隶等兵马北上,想来四十万大军,足够平定燕逆叛乱。”

“嗯……”朱允炆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齐泰。

虽然他越来越不待见齐泰,可齐泰毕竟是他们这群人中唯一在兵事上被自家皇爷爷夸赞的人。

齐泰感受到朱允炆目光,当即也开口道:

“臣以为,理当启用曹国公卫征虏大将军节制上直十六卫兵马,同时再启用江阴侯吴高节制河南兵马,复爵越巂侯俞通渊统辖在京豹韬卫、河州卫等七千铁骑。”

“此外,可从西北调陈晖、滕聚七千甘凉精骑东进,再调宋晟之子宋瑄率领陕西都司两万兵马东进,最后让陈瑄节制杨俅北上登莱,袭扰辽南。”

“臣算过,如此要来,可抽调十六万大军,加上真定和河间的兵马,一共是二十五万大军。”

“虽说云南边兵调动不得,但可以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调都司兵马北上,亦可得五万大军,合计三十万大军。”

齐泰先说了自己要调齐的兵马,然后又开始说应该如何打。

“我军兵多而钱粮充沛,现在又无大宁、辽东之钱粮牵制,完全可以拿下保定、怀来,与河间三地,利用拒马河及周边的易水、潞水、滹沱河,以及界河以南有天然带状湖沼洼淀带等优势,层层布防,层层推进。”

“届时,朝廷可以从西、南两个方向,以钳形向北平发动进攻。”

“即便失败,也可以在退下之后,利用大运河将沧州、德州连成一线连成持角之势,随后在保定、定州、真定这三座城市驻军以形成纵深部署。”

“同时再派出陈晖、滕聚、平安、俞通渊等四部近两万精骑在北平附近扰乱生产,让陈瑄利用水师之利袭扰辽南。”

“只要让叛军疲于奔命,我军即可获胜!”

齐泰已经想到了一切可以针对朱棣的部署,可以说朱棣他们要取胜,便先要做到击败正面的三十万大军。

除了西南兵团和杨文兵团因为傅氏三兄弟和广西土司而没有被调动,齐泰几乎调动了他所能调动的一切。

对此布置,朱允炆也听得点头,随后皱眉道:“既然如此,便按照这样来办吧,朕不想在明年秋收前还听到燕逆二字。”

朱允炆给出时间,那就是李景隆必须在建文二年秋收前取胜。

齐泰没有反驳,只是作揖应下。

不多时,一份份调令开始调拨,许多洪武年间被闲置的老将纷纷被启用。

人在海上的登莱、长江、两广等水师也在靠岸补给时,得到了朝廷的调令。

泉州港内,当泉州官员走上甲板,将朝廷的调令递给了一名披戴桑麻的四旬将领时,其还不忘叮嘱道:

“陛下对杨将领一家可谓恩宠,望杨将军北上之后好好报效家国。”

“末将自然会死战报效陛下!”披戴桑麻的杨俅作揖回礼,那泉州官员也笑道:

“既然如此,那本官便不再逗留了,请将军早些北上平叛吧,本官祝将军旗开得胜,早日高升。”

“王知府慢走。”杨俅作揖送礼。

待那泉州的王知府走后,他才直起身子来。

一旁的几名千户官不屑道:“他不过正五品,居然敢与将军您这正三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如今文盛武弱,我们还是少说两句吧。”

“凭什么不能说,他们在南边享福,让我们去北边送死。”

看着手中的调令,听着耳边的争吵,杨俅叹了一口气后便不理会诸将,转身离开了此地。

他返回了自己的船室,并在开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最后缓缓打开。

在那船室里坐着一个人,而他便是已经被朝廷追赠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杨展。

“如何了?”

杨展的脸色惨白,而且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似乎是身上有伤。

“如你预料的一样,朝廷聚集三十万大军准备再次北征,我们也被朝廷授令,渡海前往辽南袭扰渤……”

杨俅没有说完,兴许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到底是应该称呼叛军,还是其它。

他将话题引到了杨展身上:“若是被旁人发现,我们家恐怕会被株连。”

这话让杨展目光收敛,他沉稳抬头与自家父亲对视:“我不会害您。”

“我们家与殿下有旧,即便眼下朝廷给予恩宠,可一旦平叛结束,我们家依旧会被清算。”

“但那毕竟是三十万大军……”杨俅犹豫起来,他能从百户官升到现在的官职,已经很满足了。

只是面对他的犹豫,杨展起身,似乎牵扯了伤势,脸上表情狰狞。

“你负伤,好好休息吧。”杨俅安心将他按下,可杨展却抓住了他的手,目光坚定:

“那三十万大军绝不是殿下对手,况且儿子也不要求您一起去,只要儿子去就足够了。”

“反正在朝廷看来,儿子已经死了。”

“……”听着这些话,杨俅表情复杂:“为何一定要帮他,虽说他对我们家有恩,但你报恩代价太大。”

面对这个问题,杨展抓紧自家父亲的手:“儿子说过,殿下有天子气,必成天子!”

《明太宗实录》:“上率骑渡滹沱河向西,折而北渡直抵西山。”

“上将轻骑六千,袭破其二营,适炳文送使客出,觉之奔还,急起桥,我军龂断桥索不得起,炳文几被擒,逃至真定不出。”

“上率骑擒其右副将军都督宁忠、都指挥刘遂,斩首三万余级,积尸塞城壕,溺死滤沱河者无算,获马二万余匹,俘降数万,上欲遣而俘兵愿留不归,上从之。”

《渤海纪事本末》:“太宗率骑破真定,炳文阵没,是役二万破十五万,斩首三万,获马二万,俘兵数万之众,上闻之大喜,折兵而还于辽南。”

《渤海纪事本末》:“展闻上起兵,诈死北逃,说服其父曰:“渤海有天子气,必成之”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系统盯上龙椅后,公主天天作死 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拜入师门后,师尊只想摆烂 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 爆!80小甜媳一胎五只小老虎 罪臣之女充军后一统天下(基建)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足球]大聪明 尸香美人 今天的镇守府依旧和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