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01章 三子欲比高

第301章 三子欲比高(2/2)

目录

只要后世君王不大肆授予世袭武职和散阶,那大明的财政就不会有太大负担。

毕竟受到洪武、永乐年间余荫的武官数量也只有两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还是世袭百户官、千户官。

别说后世君王,就单说朱高煦一个人,兴许就能熬走他们两三代人。

对于他的这个政策,有的武官高兴,有的则是不舒服。

高兴的武官都清楚自己子孙的本事,对于没有本事的子孙来说,放弃武职拿一个散阶,俸禄依旧拿着,人也能平安不少。

万一后代之中有能人,那也能凭借散阶的身份获取入学资格,重新参军拿到武职。

哪怕是最下层的正六品世袭百户官也能世袭传承四代人,这时间跨度已然不短。

如此一来,大量武官也没了话说。

若是子孙有本事,那便直接从国防大学毕业,而后承袭武职,若是子孙无能,那也别上战场祸害人,老老实实拿着散阶,领着俸禄度日。

正因如此,这次的六军都督府武官承袭改制,倒是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当然,之所以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原因也在于这次的改制有人支持。

“若是这五千学子不袭职,那应该就会有大小五百多实权的武职空出来了吧?”

郭琰惊叹着,同时又道:“怪不得这些日子许多燕府武官的夫人都想办法来东宫,我原先以为她们是与我聊家常,现在看来她们是家中夫君派来探消息的。”

郭琰说罢,小心看了一眼朱高煦:“这消息,要说出去吗?”

“说吧,反正朝廷需要武官,燕府的武官大多都是青壮,与其把兵马交给那些不知兵的武官子弟,不如把兵马交给他们,起码他们还能带兵打仗。”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对武官承袭改制的原因就是想让大量没有兵权的燕府、渤海武官上位。

老朱想对淮西老兄弟好的想法朱高煦能理解,但卫所武官由武转文的现象太严重了,武官世袭的制度已经开始影响大明的军备了。

历史上,同样的问题,朱棣也有一份责任。

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册封的世袭武官太多,导致接下来大明能打的将领越来越少,王骥这类文官开始冒头,反倒是五军都督府这边只剩下永乐老将的张辅、陈懋、蒋贵、朱勇开始充门面。

正统年间能打的也就是这四人,外加石亨、石彪、孙镗、毛忠、杨洪、方瑛等将领。

乍一看还挺多,但张辅等人老迈,青壮派只有石亨、石彪、方瑛、郭登四人。

就这还是正统年间张太后带着朱祁镇组织三次北伐、四平麓川锻炼出的青壮派将领。

等石亨、石彪被杀,能撑场子的只剩下方瑛了,结果方瑛还因为常年在西南镇压土司,弹压三宣六慰而在同年病卒了。

到了最后,剩下一个撑场子的只剩郭登,结果还被朱祁镇发配甘肃。

要不是老臣孙镗坚挺,一直活到了八十岁,撑到了成化七年,加上土木堡之变后踊跃出刘玉、朱永、赵辅这三人,估计朱见深想要收拾烂摊子都没人用。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抓住这个时机,着手把武官承袭职位的制度给改变。

现在看来进度不错,接下来只要等五六年看看效果就行了。

朱高煦如此想着,却听见殿外传来脚步声。

不多时,亦失哈出现在了前寝宫之中。

“殿下,郁尚书在春和殿求见,下面有动静了!”

亦失哈语气带着几分激动,朱高煦闻言也放下茶杯,对郭琰吩咐一句:“你先休息吧,我去忙忙再回来。”

“您放心处理政务去吧。”郭琰眼睛笑弯如月牙般,朱高煦见状也轻笑回应,而后与亦失哈走出了前寝宫。

在前往春和殿的路上,亦失哈也与朱高煦说起了所谓的动静。

“郁尚书来了,近日不少官员去寻郁尚书,询问官营西洋贸易区的事情,郁尚书心里没有底气,因此来了春和殿求见殿下。”

“这消息应该还没彻底传开,不过能有这样的动静,说明他们已经按耐不住了。”

亦失哈说着,朱高煦也颔首认可,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快走进入了春和殿,也见到了坐着等候的郁新。

“殿下千岁……”

郁新还准备五拜三叩,朱高煦却扶住他:“郁尚书,我与你说了许多遍了,你来我这里尽管坐着休息,任何繁文缛节都不用在意。”

朱高煦对郁新、黄福、夏原吉几人可宝贝的紧,有他们三个人撑着场面,户部和吏部、工部就不会有大问题,一些小问题他们也能帮自己解决。

郑和下东洋的事情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少不了他们三人在下面打点。

“臣惶恐……”

郁新脸上露出笑容,可还是坚持作揖。

好在他作揖结束后便直起了身子,朱高煦见状也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示意郁新与自己并排坐下早些说事。

但即便如此,郁新还是保持站立,与朱高煦说起了下面的事情。

“这两日江东、浙江等地官员先后书信与我,在京的不少户部官员也来试探口风,看样子殿下所做的民营西洋贸易区确实给沿海的商帮看到了一丝希望,不然他们不会这么着急行动。”

“确实。”朱高煦颔首,他算了算时间,从胡纶派人散播消息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天,但消息却已经传遍了江东、浙江等地,并且这些地方的商帮与官员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如此迅速做出反应,这证明沿海的部分商帮还是不愿意和朝廷闹得不可开交的。

既然有人有意和朝廷合作,那朱高煦分化沿海商帮和庙堂官员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殿下,臣翻阅了古籍,其中天竺与南洋所产出的商品都以香料为主,若是朝廷经营南洋,海商经营小西洋,那在保障官营贸易的时候,民营的香料贸易就很难得到保障。”

郁新的一席话道出了大明为什么在郑和下西洋后没有继续探索海洋的动力。

欧洲人之所以有动力对海洋进行探索,为的就是黄金白银,以及大明的商品,还有东方的香料。

为此,他们阴差阳错找到了美洲,又在找到美洲的同时发现了黄金白银,并探索出了前往印度的航道。

可问题在于,他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大明在本国周边都能找到。

别说官营贸易,就连走私商人都能获得这些东西。

对于走私商人来说,想要金银可以去日本,想要香料可以去南洋。

在家门口驾着渔船都能把生意做了,谁还往远处跑。

郑和下西洋已经把该发现的都发现了,之所以没有前往欧洲完全是因为没有动力,毕竟欧洲与大明的贸易完全可以通过奥斯曼进行,而且欧洲没有大明需要的必需品商品,自然缺乏动力。

正如眼下的朱高煦,他压根没想过对印度、中亚、欧洲的国家动手,因为他眼前的南洋和日本,以及陆地上的麓川、安南、漠东就足够他忙活了。

同样,因为小西洋贸易区有许多商品和南洋冲突,因此官营和民营也会成为香料市场的竞争对手,民间沿海商帮担心的就是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去询问郁新,郁新才会去翻阅古籍,对朱高煦说出这个问题。

只是这个问题对于朱高煦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想要沿海商帮前往小西洋做生意,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做生意。

他想把小西洋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一个大号的晚明版南洋。

“若是小西洋的一些地方发现了矿山,朝廷又出售这些图纸给他们,代价是收取五税一的矿税,你以为如何?”

朱高煦缓缓开口,这让郁新那担忧的心变得更为焦急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说,小西洋有金银铜矿,且数量不少?”

郁新开口询问,朱高煦也颔首道:

“银矿不好找,但金矿确实很好找,而且当地人力充沛。”

朱高煦没有明说昆仑洲,因为他只要敢说出昆仑洲,那见过武英殿和春和殿这两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的许多官员就会把消息告知沿海商帮。

尽管朱高煦不认为他们可以凭借大致方向找到金矿,但防备些总归是好的。

同样,拥有丰富金矿、铜矿的南洲(澳洲)他也没有点出来,毕竟相比遥远的昆仑洲,南洲更容易被大明日后的大明占据。

“如果是这样,那加上香料市场的部分让利,兴许他们会支持朝廷,但怎么让他们相信这件事?”

郁新开口提出疑问,朱高煦听后却并不担心:“金矿的事情,等日后郑和下西洋会慢慢公布。”

“眼下朝廷要做的,是草拟一份《小西洋贸易文册》,将各类商品给出价格,让一些没有去过小西洋的海商们知道,他们如果加入朝廷经营的民营贸易,能从小西洋贸易中赚取多少利润。”

“这件事情便交给郁尚书了,必须保证他们有赚头,并且朝廷也不会亏本。”

朱高煦直视郁新,郁新也明白了朱高煦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利用这份《小西洋贸易文册》来拉拢那些从未在小西洋贸易而摇摆的人。

说到底,现在朝廷就是在争取原本庞大的沿海走私商帮,吸引他们从走私变为合法合规的民营商帮。

只要将沿海商帮分化的足够彻底,到时候就可以拉拢大规模的民营商帮去打击走私商帮。

官营垄断想要打赢走私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拉上大量民营商帮去打击走私,那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只是具体怎么拉拢才能够让他们日后不与走私商帮狼狈为奸,这是郁新目前还没想通的地方。

不过他相信既然自家殿下敢开口,那一定是有了充足的准备。

“臣领教令……”

郁新作揖回礼,随后缓缓退出了武英殿。

瞧着他离去,朱高煦也收回了目光,将目光投向了亦失哈。

“明日老三应该会来春和殿,他若不来你就带人去请他来。”

朱高煦说着说着,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嘲弄:“近来他让人不太省心,我这个当哥哥的得好好教教他才行……”

“是”见朱高煦那么说,亦失哈心里不免为明日的朱高燧哀悼起来。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拜入师门后,师尊只想摆烂 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 爆!80小甜媳一胎五只小老虎 罪臣之女充军后一统天下(基建)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足球]大聪明 尸香美人 今天的镇守府依旧和平 顾总别虐了,苏小姐要去领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