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407章 新老更替

第407章 新老更替(2/2)

目录

孙铖气愤的说着,而他说着说着,朱高煦就觉得不对劲了。

他突然感觉解缙这群所谓清流,不就是后世那群在公司和单位里总喜欢指点江山,结果提出问题不切实际的家伙么。

这么一看,朱高煦突然想起了前世的某部电视剧。

那电视剧里,清流之中除了张居正还会想点办法外,其它人只负责拆台,而不是解决问题。

说白了,嘴巴上的清流不过是一种斗争的姿态,装好人罢了。

这种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人间总缺不了这种善于夸夸其谈,指出问题却不提供建议的人。

这么一想,朱高煦也觉得挺对的。

三杨当上殿阁大学士的时候,他们知不知道宣德年间需要减免百姓压力,需要减轻军户压力?

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说也不做,而他们不说不做,朱瞻基自然也不会主动的选择调整。

反倒是黄福阴阳了一顿朱瞻基后,朱瞻基立马清醒过来,搞了几次地方蠲免,还组织了最后一次的下西洋。

“他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会增加你这边修书人手,减少他们那边修书人手的。”

“你要做的,就是把我准备的那些书塞入其中。”

朱高煦交代了一句孙铖,孙铖见得到了回应,也生气的拱手作揖:“那臣退下了。”

“退下吧,别为了这种人气坏了身体,他高兴不了几年了。”朱高煦安慰了一句孙铖,孙铖听到这话,那郁闷也顿时消散了大半。

待他离开春和殿,亦失哈这才对朱高煦作揖:“殿下,广州已经来信,郑和抵达广州了。”

“好!”听到这话,朱高煦算是松了一口气,而亦失哈也追问道:

“殿下,若是郑和回来,那真的要对江南推行新政吗?”

“自然。”朱高煦不假思索,可亦失哈却迟疑道:“若是真的推行,那光是新政的官吏俸禄和教习俸禄,便会突破三千万贯。”

“朝廷……能拿得出这笔钱吗?”

亦失哈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如今的大明全年财政折色也不过三千万贯出头罢了。

倘若在江南推行了新政,那大明财政起码负支出两千万贯,而这笔钱大明朝顶多吃朱元璋和下西洋的两年老本就能吃干净。

既然如此,那两年以后呢?

“你查查今年渤海、辽东和山东的教习与学子比例。”

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让亦失哈去翻看文册。

亦失哈疑惑走到书架,找寻一番后将文册拿出打开,只是稍微翻阅便语塞当场。

“看明白了吧?”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闻言看了看文册,又看了看朱高煦,半天说不出话来。

倒是朱高煦沉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同时开口道:

“山东数量最多的几批学子已经毕业,他们一毕业,那大部分教习就要面对无学生可教的局面。”

“这样的教习数量,大概是十六万,而他们的俸禄是三百二十万贯,占据整个新政教习半数俸禄。”

“如果将他们投入江南,那他们能解决起码二百万生源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只要再招募几万教习,便能解决江南的教习问题,所以根本花不了三千万贯。”

教师资源紧张,往往都是生源数量太多所导致的。

然而随着辽东和山东第一、第二批的百万学子陆续毕业,大部分教习需要面对的情况是各地正常的十几二十几万学子的在读数量了。

各地的教学情况,也从原本的一班四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一班十几人。

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许多教习都做好了另谋出路的准备,甚至许多嗅觉灵敏的教习,在中学颁布后不久就主动辞职,前往了中学就读。

“今年中学报名数量多少,就读数量又有多少?”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拿着手中文册翻找了一会,末了报出道:“今年报名的消息还没报到京城来,按照往年看来应该是四月才能汇总上奏。”

“至于中学的就读数量,文册上写的是四万六千七百余人。”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道:“这群人嗅觉还算灵敏,倒是那些不灵敏的就有苦头吃了……”

“苦头?”亦失哈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您不准备把这十六万人投入江南?”

“新政的好处,不能总给一批人吃。”朱高煦摇摇头道:“不过我不会一口气裁汰他们,他们还有跟上来的机会。”

“你准备一下,对天下官学开始宣布,自今年起,改官学为小学,每年正月为教习考核月,考核五年一考,若是没有通过考试,则无法继续担任教习。”

“至于考核的试卷内容,主要以中学内容为主。”

朱高煦准备给中学那四万多人谋口饭吃,至于那二十多万教习,注定要被淘汰十六万。

朱高煦承认他们在官学推广时为大明朝做出了贡献,可他们说到底是五年速成培养起来的教习,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不算巩固。

如今大明朝需要从低质量教习向高质量进行改变,可财政又不支持保留原本的低质量教习,因此只有淘汰低质量,使用高质量。

这个十六万教习不会一口气裁汰,而是逐年裁汰。

朱高煦估计这个过程也就还有五年,到时候中学的第一批两万多学子也毕业了,调派下去便可以应对二十几万学子。

不仅如此,中学的毕业数量也会如当年的官学一样逐年提高。

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煦自己的知识储备也顶多能维持在中学这个水平了。

太学将会转变为科研类的学院,普及教育则是小学和中学去做。

再往后,太学的学子得不断发明创造,逐步增加教材厚度,然后才分出大学。

这一天朱高煦是否能看到,他个人也不清楚。

“这十六万人若是裁汰了,那他们去哪?”

亦失哈只觉得口干舌燥,这关乎十六万户人家,近百万人口的生活。

“他们这么多年也攒了些钱,若是还想继续下去,便自费就读中学,等中学就读出来,知识足够继续担任小学和中学的教习,那自然可以继续当教习。”

“这整个天下,所需的教习数量,也不过就是四十万左右,不过朝廷能养活的,只有二十几。”

朱高煦这做法有些无情,但现实就是这样,大明养活不了那么多教习。

如果要养二十几万教习,他肯定愿意养二十几万中学毕业的,而不是小学毕业的,毕竟前者教出来的学子更有质量可言。

“奴婢现在就去办……”

亦失哈有些唏嘘,二人这一字时的谈话,便决定了十余万人的饭碗。

对于中学毕业的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但对于小学毕业的人来说,这便是足以天塌地陷的坏消息。

可以预见的是,这件事的消息放出后,肯定会引起不小的反响,不过朱高煦已经做好了准备。

现有的生产力下,他只能提高教习质量来低成本培养更多读书写字的学子。

只有学子的数量多了,他才能知道自己传播的那些数理化知识能否让大明发明出更多东西。

朱高煦低下头继续处理起了奏疏,而事实也如他预料的一般。

东宫的教令发出不久,便有许多新政派官员开始上疏。

当下的那些教习,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亲朋好友,甚至有的是他们的老师。

诚然现在回过头去看,他们的教学质量很不好,讲课讲到一半还得翻书去找内容来解释。

可问题在于,他们毕竟是官员们的亲朋好友,而且也是他们培养学子参加科举的好帮手。

朱高煦察觉出来的事情,新政派已经有人察觉出来了,因为在上疏不见成果后,他们开始转换方向,以郑和即将回归作为借口,请朝廷对江南开始推行新政。

有了江南的人口市场,十六万教习完全可以在当地滋润的担任教习。

一时间,整个京城在新政、江左、江东、浙东、锦衣卫的互相攻劾中变得浑水一片,而这便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局面……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换亲嫁侯府,当家主母赢麻了 禁爱司喃意顾云嗔 我,纯阳之体,开局成为魔女炉鼎 SSS级狂龙楚牧 大秦镇北侯叶千尘姬无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全民觉醒:我的隐藏职业是魔兽猎人 高手下山:徒弟太强悍,美女师父吃不消 大秦镇北侯叶千尘姬无双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秦镇北侯 当她们幡然醒悟,我已是最强反派
返回顶部